分享

券商资管规模缩水2.75万亿:多券商业务结构改善

环球财经网证券2019-09-23 09:30:46 阅读

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提升,券商资管行业整体“去通道化”,资产管理规模持续缩水。日前,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了2019年二季度券商资管统计数据及业务排名情况。截至6月末,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2.53万亿元,同比缩水2.75万亿元。

虽然管理规模整体缩水,但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则有半数在增加,且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占管理规模的比例大多较2018年有所提升,表明资管业务结构在改善。有分析人士表示,券商资管要实现差异化发展,提升权益投资的占比,并借助自身业务种类多元优势打造功能更完善的资管平台。

多数券商

月均管理规模缩水

从月均管理规模来看,中信、华泰、国君二季度数据位列前三,依据“二季度各月末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规模的算术平均值”,它们的月均规模分别为11580.8亿、8393.52亿、7500.73亿元。

二季度券商资管月均规模前二十名中,有15家券商资管月均规模环比减少。其中,中信证券月均管理规模减少1360亿元,缩水10%,减少额度最大;德邦证券、第一创业、江海证券、广发资管等月均资管规模较一季度均缩水一成左右。

有4家券商资管月均规模环比增加,分别为中银国际、国君资管、中信建投和海通资管。其中,中银国际证券较一季度月均规模增加487亿元,增幅9.5%;另外,开源证券二季度跻身二十强,月均管理规模为1635.08亿元。

半数券商主动管理

规模在提升

二季度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前二十名中,中信、国君、华泰依然排名前三,不过,国泰君安超越华泰成为第二。这3家公司分别为4070.46亿元、3608.33亿元以及2456.8亿元。

有10家券商规模较一季度增加,其中国泰君安和中信建投增加规模最为明显,前者增加522亿元,后者增265亿元。另有10家主动管理规模在减少,其中,中信证券月均主动管理规模较一季度减少1060亿元,降幅超20%,中金公司、广发证券、德邦证券、申万宏源的主动管理规模减少均超100亿元。

主动管理规模是考核券商资管转型的一个重要指标,对单家券商来言,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占管理规模的比例,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券商资管转型情况。

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数据发现,有可比规模数值的13家券商中,有11家券商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占比都较2018年有所提升,华融证券、广发证券的主动管理规模占资产管理规模比例均超过65%。中信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二季度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较2018年有所下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另有6家券商主动管理规模排名行业前二十,但是管理规模并不在前二十之列,这些券商的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可以算出最小值。比如今年二季度,中泰证券主动管理规模为970.28亿元,排名十一,但是管理规模排名不在二十名以内,即少于1574.17亿元,所以,中泰证券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大于61.64%。

应增加权益投资能力

实现差异化发展

此时距离资管新规落地将满一年,券商资管业务持续去通道化。近期券商资管行业的热门事件是首批3家券商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陆续落地,7000亿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步伐加快。

券商人士猜测,首批3只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的批文等了11个月,后续批文效率会提升。对于各家券商来说,首批公募化改造产品的落地,都有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。这些都将有力推动券商资管转型。

有分析人士表示,在资管新规统一监管下,证券公司在资管业务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,明确自身定位,实现差异化发展。一方面,权益投资能力是证券公司区别于其他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,而目前证券资管产品的权益资产配置占比仍然较低;另一方面,与公募、私募等资管机构相比,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更加多元,借助发挥证券公司投行业务、销售交易业务与资管业务之间的协同,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、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,而大多数证券公司仍未能打造功能较为完善的资管平台。另外,不同类型的资管机构需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的不同,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。

免责声明: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30日内与我们联系。
分享:

推荐阅读